2012年4月29日 星期日

101.04.29 恭喜婧萱榮獲101年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桌球單打第一名

今年度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在高雄舉辦,
本班的婧萱同學代表台北市參加桌球比賽,
恭喜她榮獲女子單打第一名。
好消息同步公布在班級網頁學生榮譽榜

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

101.04.25 淺談特殊學生教學原則

退伍回到學校已經有10個多月了,
看到了其他人的教學,自己也返回教學工作內,
對於某些人的想法有的時候實在不敢恭維,
就當是今天黃老師發發牢騷,
就當是野人獻曝,把自己的想法做個記錄,
分享給有緣人,也提供家長做參考。

我覺得有16字可以述說我的教學原則「小題大做、循序漸進、重複練習、實用為主」。
1.小題大做、循序漸進
小題大做和循序漸進我覺得一起談會比較清楚,
一件我們看似簡單的事情,對於學生而言可能是難如登天,
我們總是會覺得"奇怪!你怎麼不會~"
所以教學原則必須針對生活中極小的事情進行教學,
哪怕是刷牙、吃飯,或是洗臉,
這些你會覺得我們日常生活中"應該"會的,
實際觀察我們有很多的孩子做得不是那麼完善,
吃飯,飯不會添、筷子不會拿、吃完東西掉得滿桌都是、挑食等等,
一件每天都在做的事,到了國中還是做不好,
我覺得這點不單單是家庭的問題,
學校有沒有去協助要求也是重點,
我們總不可能一輩子幫助我們的孩子吃飯、擦他的嘴、夾菜給他吃,
從生活中最小的事情進行要求、小題大做,
這也是為什麼特殊教育常用到"工作分析法",把一件事情分為很多的步驟,
循序漸進教給我們的孩子,不斷修正達到每個孩子每個步驟都能完成,
把生活中的每件事都當做是大事確實要求。
2.重複練習
這邊我先要先讓大家看一段影片,

同樣的文字在不同的排列之下擁有了不同的意涵,
有些事情做一次不會,做兩次不會,那就做三次,
如果做到第三次還是不會那就練習到會,
中國俗諺有提到"勤能補拙",
這也是為什麼我的實用數學每天都有作業,
或許不多,但是每天練習類似的題目,
總有一天你會有能力去解決這樣的問題(目標是能類化到生活中)。
最近每個星期三第八節為"休閒教育",我們讓每個孩子練習煎蔥油餅,
同樣的一個主題,我們並沒有要求要在一次或是兩次的課程中教完,
而是要持續5-6周,
每個人都要練習到,每個人都要會,
在很少的提示下獨立完成,
從拿電磁爐→開火→倒油→放蔥油餅→翻面→分盤
現在已經練習到第二周了,發現孩子們越來越能獨立完成這件事,
放手讓他們去試,沒有一個孩子是能力差的。
3.實用為主
最後這一點我想是貫穿所有特教班教學的重點,
"實用"這兩個字很簡單,做起來卻很難,
在國中特教班的教育目標不是要把學生教育成大廚師、工程師或是優秀服務人員,
只是要培養他們對於職業的認識、職業的陶冶、擁有基礎知能,從做中學,
數學不求難以理解的三角函數、代數,語文不求高深的文言文,
英文不求你能看懂一篇文章,烹飪不求你能完成滿漢全席,
只求你有獨立生活、理解生活中每個常見的事,
拿我的實用數學來說,
我曾經花很多的時間在解決應用題,
無論是生活中的應用題 ,還是長度的應用題、時間的應用題,
現在上到了重量,也有重量要解決的應用題,
"應用"顧名思義就是要能實際使用,
背景知識建立的夠完善自然的實際應用面就會夠廣。

改天再花點時間談談我的班級經營理念。

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

101.04.24 社會適應-到同學家作客

「我們的孩子其實到同學家玩的經驗很少,同學到家裡玩的經驗更少,
同學到家裡是一種練習,到同學家裡更是一種練習,
感謝柏洋媽媽今天給927同學機會讓大家到柏洋家去練習。」

其實從上學期柏洋媽媽就有跟我提到想要邀請同學到柏洋家裡玩,
剛好上學期沒有這樣的安排與規劃,
這學期剛好柏洋媽媽又提起,就安排這次的活動。

由於柏洋家離學校很近,所以可以用走得就到了,
柏洋帶我們穿過一條小巷就到他家了
去別人家作客,除了基本該有的禮貌應該注意到,
別忘了準備伴手禮,
宇傑帶了餅乾到柏洋家送給柏洋媽媽
當然當主人的也會很熱情的招待客人,
洋洋與同學分享洋芋片
洋表演鋼琴演奏給同學聽

同學們也很開心的在柏洋家玩
有的人在玩UNO,有的人在玩火車,還有人在玩wii
最感謝的是柏洋媽媽還準備了一桌好菜請大家吃,
小主人幫大家添飯~

豐富的菜餚,有炸雞、珍珠丸子、竹筍、魚等......
要準備開動囉~
菜色真的很豐富
用完餐之後,別忘了協助主人把環境整理一下,
羿潀在幫忙吸地
大家依依不捨的離開了~
感謝柏洋媽媽給大家一個那麼好的經驗與學習,
學習如何當一個稱職的主人,也當一位懂事的好客人
臨走的時候大家還人手一袋,感謝柏洋媽媽的招待

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

101.04.20 職業電腦-小畫家連連看著色

實際教學最大的問題在於除了教學以外,
還需要有成品,電腦對於特殊生而言是工具還是娛樂,
我想這個定義見仁見智,
但是要兼顧到工具與娛樂,又可以達到一些肢體技能(小肌肉、手眼協調)的提升,
我想今天的教學活動應該算是很好的途徑。

首先需要準備一份空白的連連看(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選擇性,每次上課我都準備4個以上)

空白的連連看
請他們完成好連線的動作,並學習把數字的地方塗掉(這個動作大人有的時候也做不好),
最後再加上自己的裝飾,大功告成。(一般成人可能只需5-15分鐘,孩子需要1個小時的時間)
黃老師的作品
來看看同學們的作品吧(作品都有請他們簽名,不用註解就知道作品是誰的)~

 
 
每張作品都有他們的獨特性,這樣的教學會持續2-4週,
希望他們能越來越好~

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

101.04.19 畢業影片搶先看

最近在準備畢業典禮的影片,
於是拍孩子們拍了以下這一系列的照片
927
畢業快樂
合起來就變成這樣了
不過最重要的是影片啦~
結合了最近的啦啦隊,和一些照片。
不過學校限制一個班30秒,成品如下:

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

101.04.18 生活教育-防災練習

今天早自習學校進行了全校性的防災演練,
趁這個時間點來機會教育,
由其在台灣地震是時常會發生的天然災害。

地震開始了,要趕快尋找遮蔽處,
孩子們也很認真的尋找遮蔽處,
部分孩子的身體大小剛好可以躲在桌子下
我們一直都教孩子要躲在桌子下,
如果有些孩子身材漸漸變大,
桌子躲不下怎麼辦?
可以找比較大的桌子躲
或是靠牆站立。

其實演練的用處不是做做樣子,
而是訓練孩子們的臨場反應,
真正遇到的災害的時候會不會尋求躲避,
我們的孩子很直,可能有的時候臨場反應沒有那麼好,
很容易錯失了逃跑的機會,
正巧今天學校有這樣的活動,
給了孩子們一次機會教育。

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

101.04.16 生活教育-兩性教育(我的小雞雞)

到了第二本繪本-我的小雞雞,
在文建會的資料中有針對前面身體介紹、保護自己的內容做了Flash介紹,
先跟各位家長分享,有興趣的家長可以前去觀看(連結)。

在教學的過程中,發現我們的孩子雖然已經是青少年,
但是對於男、女身體還處在懵懵懂懂的階段,
因為我們的孩子認知沒有那麼好,
對於性教育應該要給與更明確的知識,
哪些器官叫什麼名字?他有什麼功用?
長大之後因為賀爾蒙的關係所以會在某些部位長出毛,
我們都必須要嚴肅且明確的告知,
就像今天上課我提到了"男生的小雞雞後面有一個袋子,那叫睪丸。女生也有一個袋子,不過他藏在身體裡面,那叫卵巢",
有可能有人說"特殊生哪需要知道這個?"、"這會不會太難了"、"他們要知道這個幹嗎?"
這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,我們難道不需要去正視他、了解他嗎?
基於這樣的理念,我們更加應該去做詳細的說明。


男生跟女生本來就有生理構造上的不同,
身為家長千萬不可避而不談。
由其對特殊生而言,
讓他們清楚、明確的認識自己身體,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處,
讓他們知道長大之後這些器官要自己要好好的照顧,
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。
照片來源:我的小雞雞,如有侵權問題請告知


2012年4月9日 星期一

101.04.09 生活教育-兩性教育(有什麼毛病?)

從9年級考完綜職科考試之後,
生活教育的主題為"兩性教育",
其實對於特殊生的兩性教育主軸幾乎都是從個人生長開始談起,
對於太直述的內容對於學生的吸收可能有難度,
太過艱深的器官名稱對於他們意義又不大。

於是從"繪本" 是做為兩性教育最好的媒介,
這兩個禮拜上的繪本是"有什麼毛病?",
相信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生活教育課程內容抄了"有什麼毛病?",
一定在想說"黃老師在教什麼奇怪的內容",
想說透過部落格跟各位家長分享這本很棒的繪本。
由於我手邊是電子檔,
不方便在太公開的場合公布,
我就簡單的描述一下繪本的內容,
這本繪本利用女主角與泰迪熊的對話,
了解到自己的父母親,經歷青春期可能會有的變化,
也了解到身體裡的"賀爾蒙夫婦"影響了男女的生長,
身體開始有些不一樣的變化,
女生會有生理期、胸部變大、青春痘、長腋毛、陰毛、開始會對異性產生興趣,
男生會長鬍子、變聲、長腋毛、陰毛、肩膀變寬等等,
讓孩子用正確的語言正視自己的成長,
老實講這樣的繪本的確很有教育意義。

下一部繪本是"我的小雞雞",
更是一部很棒的兩性教學內容,
我預計會花一個月的時候讓孩子們了解自己身體的生長,
接著再去談兩性互動的議題,
其實在談生長時,就會提醒孩子我們的身體已經長大了,
哪些部份是身體的"隱私處"
不再像以前孩提階段,所以要好好保護自己,
不侵犯別人的身體,也要保護自己的身體,
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,
我想這是現階段兩性議題我們要闡述的部分,
文字或語言不再是兩性議題的主軸,
透過圖片才能讓我們的孩子更加了解。

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

101.04.03 我的特教班-綜職科放榜之後有感


我-一個研究所主修資優教育,
碩士班畢業後在博士班考試落榜的人,
因為指導教授的一句話"研究特殊教育必須要有實務經驗"。
誤打誤撞進到了現在特教班,
對於身障教育的了解僅留存在大學的記憶,
對於身障生教育也是一步步的摸索,
一年的特教班專任教師,一年的軍旅生涯,
退伍後就接了這個班,
至今我從沒有放棄過這個班的任何一個孩子。

我的教育理念很簡單-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,適性的激發他們的潛能,
我記得我有個學長跟我說過一句話"帶特教班,孩子能走能說話,就要阿彌陀佛了",
也就在這個"阿彌陀佛"的班級裡度過了半年多的時間,
這個班級很多活動,老師很兇,學生很認份,
學校裡有老師很認真,也有老師抱著孩子不要出事就好的心態,
我不是特別認真,只想要做好每件事,
我記得當年考進這間學校我的備審資料有幾個斗大的字"資優教育辦不好是國家的遺憾,特殊教育辦不好是國家的負擔",
直到現在我也是秉持著這樣的理念,
我希望每個孩子能有獨立自主的能力,
不要成為家庭的負擔、社會的負擔、國家的負擔。

我的班級經營要求也很簡單,
"班級內有能力的孩子應該要協助能力不好的同學,遵守好應該要有的規矩",
我們的孩子已經有障礙了,如果連基本的規矩都沒有辦法遵守,
如何去融合這個社會呢?
在這個群體裡孩子間如果沒有辦法互助,
如何奢求這個社會上其他的人協助我們呢?

考試結果出爐,或許結果不是盡如每位家長之意,
但是不要放棄我們的孩子,
好好的給與他們多元的刺激,
以求他們有無限可能的未來。

101.04.03 恭喜彥伃錄取內湖高工、祺鈞.羿潀錄取大安高工

4月3日是綜職科的放榜日,
結果不如預期,幾家歡樂幾家愁,
恭喜彥伃錄取內湖高工
        祺鈞.羿潀錄取大安高工

這場考試難免有遺珠,若照臺北市特教科的說法"綜職科是給有職業潛能的學生就讀的",
我想班上其他4位被安置到特殊學校的學生是最大的遺珠,
就我教導他們兩年的觀察,這7位畢業生個個都有職業潛能,
未來也是有機會到就業市場工作的,
可惜考試安置的結果只有3位被認可為是有職業潛能,
其餘4位同學被安置到文山特殊學校,
以上的話語並非有貶低特殊學校的意思,
只是就未來的就業市場技能培育,
這4位孩子的確有點可惜。

經過了這次的考試,我有了以下幾點想法:
1.所謂有職業潛能的孩子是否就等於資源班的孩子
這場考試老實講我們的孩子考得很辛苦,無論在學習能力評估或是職業能力評估上,
就學習能力評估方面而言,題型有翻譯、填空且主軸偏向國英數,
對於長期在紙筆測驗受挫的這群孩子而言,
難度是否過高,且實用性並不高,
如果要測孩子的職業潛能是否可以多點實用性的測驗內容,
抑或對於出題者而言"英文"是最好的職業潛能。
2.特教班孩子未來考綜職科難度可能會增加
從這次的錄取名單可以推測出特教班與資源班學生比約4:6,
(詳細比可能差異更大,僅從錄取名單推測該校是否有設有特教班而估算出來的)
等於說資源班的孩子來參與這項考試是佔盡所有的便宜,
身障生免試完,不理想可以考綜職科,綜職科不理想還可以多元入學(免試、基測......)
而對於特教班學生而言,只有這一試,
沒有就是去念特殊學校,沒有第二條路,
筆試技巧沒有資源班孩子純熟,操作部分孩子又有身體上的限制,
在考試上就已經有受限了,
如果高職綜職科不歡迎特教班學生去考,
不如在簡章上明定,不要讓這群孩子抱著希望卻又落空。
3.比照普通教育增設多元管道入學,安置過程透明化
普通教育擬在102學年度除了特色學校以外其餘皆免試入學,
可是特教班升綜職科僅有能力評估,且在臺北市須要先填志願後分發,
此舉真是貽笑大方,會有高分低就的情況產生,
如果今天這位特教班孩子在體育方面有極佳表現或是繪畫方面出眾,
或是他已經學會了很多職業技能,
你會建議他去念綜職科還是特殊學校來培育他未來的就業能力呢?
再者,先填志願後分發,
學生的成績沒有人知道,知道的人只有安置委員會內部的人,
安置依據以志願序為優先考量,且一校安置2名自閉症學生,
倘若該屆自閉症學生優秀過於智能障礙學生,抑或他的志願序填得不夠好,
你卻要該名自閉症學生去就讀特殊學校,
難免對該生造成莫大的遺憾,
是否應比照台灣省12年就學安置採取先考試後依據分數分發,
安置過程透明化。
4.若該屆就讀綜職科學生需求大,是否考慮增班
就今年報考能力評估的學生數估算,
約有40-60名學生無法錄取綜職科,須轉安置至特殊學校,
若以50名學生來估算綜職科一班15人,
等於還有5班的需求量,
臺北市政府特教科是否該針對這些遺珠,詳細評估,
或許他們也是有所謂的職業潛能可以安置在綜職科,
並且在綜職科增班讓他們有機會可以就讀。